播音主持艺考中,正确的共鸣调节不仅能够使声音变得饱满、圆润,还能增强声音的穿透力和感染力。万氧艺考将从共鸣的基本概念、调节技巧以及实际应用三个方面,详细介绍播音主持艺考中共鸣调节需要注意的关键要点,为考生提供实用的备考指导。
共鸣,是指声音在发音器官(如喉腔、口腔、鼻腔、胸腔等)内产生共鸣效应,从而使声音得到放大和美化。在播音主持中,常见的共鸣类型包括口腔共鸣、鼻腔共鸣和胸腔共鸣。口腔共鸣使声音清晰、明亮;鼻腔共鸣增加声音的柔和度和共鸣感;胸腔共鸣则使声音浑厚、有力。
(一)口腔共鸣的调节
口腔共鸣是播音主持中常用的共鸣方式。要调节好口腔共鸣,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保持口腔的适度打开,使声音有足够的空间产生共鸣;二是控制舌头的位置和形状,避免舌头过于紧张或过于放松,影响共鸣效果;三是通过改变唇形和口型,调整声音的音色和共鸣强度。
(二)鼻腔共鸣的利用
鼻腔共鸣在播音主持中同样重要。要充分利用鼻腔共鸣,可以在发音时适当抬高软腭,使声音部分进入鼻腔,产生柔和的共鸣效果。但需注意,鼻腔共鸣不宜过度,否则会导致声音过于鼻音化,影响表达清晰度。
(一)根据稿件内容调节共鸣
播音主持中,稿件的内容往往决定了声音的情感色彩和表达风格。因此,考生应根据稿件内容的不同,灵活调节共鸣方式。例如,在播报新闻时,应主要运用口腔共鸣,使声音清晰、准确;在朗诵诗歌或散文时,则可适当加入鼻腔共鸣和胸腔共鸣,使声音富有情感和表现力。
(二)注意共鸣与发音的协调
共鸣调节应与发音紧密结合,避免两者脱节。在发音过程中,要保持共鸣器官的协调运动,使声音在发音的同时产生共鸣效果。同时,要注意发音的准确性和清晰度,避免因共鸣调节而影响发音质量。
播音主持艺考中共鸣调节的关键要点包括理解共鸣的基本概念与类型、掌握共鸣调节的技巧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灵活运用共鸣。考生应在备考过程中加强共鸣调节的训练,提高声音的质量和表现力。同时,注重发音与共鸣的协调配合,确保声音清晰、准确、富有感染力。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考生将能够在播音主持艺考中展现出出色的声音表现。